固体分散技术在中药给药系统中的研究和应用

点击数:136 | 发布时间:2025-02-04 | 来源:www.8kwenku.com

    本文以水飞蓟素滴丸和五仁醇固体分散体的研究为例,对固体分散技术在中药给药系统中的研究办法、技术优势及对中药给药系统进步的促进用途进行了综合剖析与评价。并依据文献资料与研究过程中的领会,剖析概括了研究的难题及发展势头。伴随固体分散理论的进一步健全与新型载体材料、新型制剂设施的不断出现,固体分散技术势必在中药给药系统现代化进程中发挥要紧用途。

    中药给药系统; 固体分散体; 水飞蓟素; 五仁醇

    固体分散体是指固体或液体药物以微粒、微晶或分子状况高度分散于固态载体中所构成的分散体系[1]。固体分散技术应用于药物研究的历史可追溯至1933年,当时丹麦Ferrossam制药公司初次应用氢化植物油为分散载体,以乙醇为溶剂制备了维生素AD滴丸[2]。固体分散技术的出现为改变药物的溶出行为提供了一种非常不错的办法,已成为改进制剂、进步现代剂型的一个基本方法。该技术不只为解决难溶性药物的溶解性差和生物借助度低提供知道决渠道,而且有益于制备高效和速效的制剂;也可将水溶性药物以水不溶性载体、肠溶性材料或脂质材料等为载体制成长效缓释和控释制剂[3~7]。

    近20年来,固体分散技术在制药范围中的应用不断扩大,对国内传统中药的开发与进步也起到了要紧的促进用途,现在已经成功用于中药剂型改革,其中尤以中药滴丸的研制和产业化成就显著。本课题组通过对水飞蓟素滴丸和五仁醇固体分散体等的系统研究,对固体分散技术应用于中药给药系统进行了研究。

    1 固体分散技术在中药给药系统中的应用

    中药有效成分多为难溶性,存在肯定的溶出吸收障碍,为达到理想疗效总是需要增加服用剂量。通过选择适合载体,使药物以微晶等形式分散在载体中,促进有效成分溶出,对提升药物的生物借助度、减少服用剂量具备要紧意义。

    1.1 改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 水飞蓟素(Silymarin)为传统的保肝护肝药,系从菊科植物水飞蓟果实中提获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现在临床上用的水飞蓟素制剂主要有片剂、胶囊等固体制剂和注射剂等,均不同程度存在溶出差、生物借助度低的问题[8]。以水飞蓟素为例,系统研究了固体分散体对中药难溶性成分溶出行为的影响。

    使用水溶性载体材料制备固体分散体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增加药物水溶性的办法。在实验中,选择水溶性基质聚乙二醇类作为主要载体,以溶出度为指标,对滴丸的处方和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依据优化结果,简单工艺过程如下:将处方量材料过100目筛,加入80℃熔融的以PEG 6000为主的基质中;搅拌均匀,保温滴制。

    按上述办法制得的滴丸丸形均匀,溶出试验表明,水飞蓟素滴丸溶出快于其他市售商品(图1)。将溶出数据按Weibull分布模型进行处置,得到水飞蓟素滴丸、益肝灵片及利加隆胶囊的溶出度参数(表1),结果表明,以熔融法制得的水飞蓟素滴丸的溶出速度和程度均高于市售剂型。图1 滴丸与对照制剂的溶出状况表1 不同剂型的溶出度参数

    1.2 提升药物的生物借助度 药物的生物借助度与分散状况密切有关。笔者以大鼠为实验对象,研究了水飞蓟素滴丸和益肝灵片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行为。由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可看出,水飞蓟素滴丸的生物借助度为益肝灵片的2.074倍。同时,峰浓度和达峰时间也有肯定提升,达成了速效、高效的目的(图2)。

    图2 水飞蓟素滴丸和益肝灵片的药时曲线1.3 改变物料性质 中药提取物粘稠不容易制成其他剂型,可使用适合办法制成固体分散体,改变物料的性质,从而可顺利制成其他剂型。五仁醇为五味子核仁的醇提取物,是临床常见的肝胆疾病辅助治疗药物。因为五仁醇中含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醇甲等木脂素类成分,均为脂溶性、极难溶性化合物,提取离别困难,临床给药体积大,生物借助度低[9]。笔者考察了不同分散介质和载体用量对固体分散体的影响,选择了PVP K30为载体,以溶剂法和冷冻干燥法结合,制备五仁醇固体分散体,很大改变了五仁醇提取物的性质(图3)。 相对生物借助度计算结果也表明,大鼠灌胃五仁醇固体分散体后五味子乙素的生物借助度较普通胶囊约提升了1倍,提示五仁醇固体分散体不但改变性状,同时引起剂量-效应关系的改变,为减少五仁醇用药剂量提供了可能。

    1.4 增加药物的稳定性 中药挥发性成分的逸失一直是中药制剂过程中的难题。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将挥发油制成脂溶性载体为主的固体分散体,可降低该类成分的挥发逸散,增加制剂的稳定性。

    2 中药固体分散体研究办法与水平评价

    药物在固体分散体中的分散状况是水平评价的要紧项目。物相评价常用热剖析法、X-射线衍射法、红外光谱测定法、显微镜法与平衡相图法等,常结合体外溶出度及体内生物借助度来评价。中药固体分散体的评价与西药固体分散体的评价办法基本相同。但因为中药成分的复杂性,对其全方位评价办法与指标尚需进一步研究。笔者选择上述常用办法对制备的水飞蓟素滴丸的物相系统进行了综合评价。

    2.1 热剖析法 热剖析法有差示热剖析法(DTA)和差示量热扫描法(DSC)。固体分散体中如有药物晶体存在,则有吸热峰存在,药物晶体存在越多,吸热峰面积越大。本实验用DSC法测试了水飞蓟素材料,聚乙二醇类载体,根据滴丸的比率混合的水飞蓟素和聚乙二醇的物理混合物和水飞蓟素固体分散体滴丸(图4)。由图可以看出,滴丸中的药物扩散要比在玻璃态时快的多。至于这个现象的出现对药物的释放速度和释放量有多大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2.2 X-射线衍射法 X-射线衍射技术可以用来认识固体分散体的分散性质。本实验用X-射线衍射法测试了水飞蓟素材料,聚乙二醇,根据滴丸的比率混合的水飞蓟素和聚乙二醇的物理混合物和水飞蓟素固体分散体滴丸。结果表明,固体分散技术可以使药物的结晶度大大减少,显著改变药物的分散状况(表2)。表2 实验各样品的出峰状况

    2.3 红外光谱测定法 红外光谱法主要用于确定固体分散体中是不是有复合物形成或其他相互用途。本实验用红外光谱法测试了水飞蓟素材料,聚乙二醇,根据滴丸的比率混合的水飞蓟素和聚乙二醇的物理混合物和水飞蓟素固体分散体滴丸。由图5可以看出,固体分散体的峰强度较水飞蓟素相同地方的峰强度小,表明在滴丸中水飞蓟素的分散状况较好。图5 聚乙二醇、物理混合物、水飞蓟素滴丸和水飞蓟素的红外图谱

    3 中药固体分散体研究难题及发展势头

    3.1 健全理论基础 现在对中药固体分散体的研究大多限于表面,载体与药物的关系、制备办法、成形、溶出机制及物质状况方面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在处方和制备工艺研究中多凭经验,缺少理论支持。因为中药成分复杂,在借鉴化学药物固体分散体理论的同时,应考虑中药成分的特殊性,深入研究固体分散体成型理论稳定化办法,探寻可行的参数计算办法为中药固体分散体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如Greenhalgh等使用Hildebrard 溶解参数法,通过考察药物与载体的相容性,选择适合的载体,增加稳定性[10]。通过基础理论的健全,降低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重复性,提升开发效率与商品水平。

    3.2 开发新型载体 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所用的载体量较大,药物所占的百分比不高(小于1:1.5),因而应用于较大剂量的药物尚有肯定困难。中药处方总是剂量较大,使得固体分散技术在中药范围中的应用遭到了非常大的限制,亟待有载药量大、可以促进固体分散体的稳定性提升的新型载体的出现。界面活性剂与自我乳化剂可作为基质的新来源,也可加入一般基质中以改进其水平。很多研究也对新型载体应用于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和改进作了尝试。如黄华等将表面活性剂吐温-80应用于葛根素PVP 3800固体分散体的制备[11]。翟光喜等以磷脂、PVP或PEG 4000制成的槲皮素固体,提升了主药的溶解度与稳定性[12]。伴随新的载体材料的不断出现及固体分散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一新型制剂技术势必会愈加广泛地应用于中药制剂的开发和生产。

    [1][2]下一页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考试网(https://www.scxhcf.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考试网微博

  • 国家人事考试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